文章出處:Web only作者 : 謝懿安
春天時節,氣溫變化大,加上空氣中多種懸浮物、花粉,不少人皮膚開始出現東一塊、西一塊的紅腫、發癢。中醫認為,春天發癢是體內排毒現象。面對這些紅腫、發癢的肌膚,除了塗抹藥膏、口服抗組織胺等止癢藥劑,老祖宗留下來的藥浴或許也是不錯的療法。
提到藥浴,不少人腦中會浮現水面上撒滿玫瑰花瓣,蒸氣繚繞的畫面。事實上,藥浴的應用更為多元,屬於中醫外治法之一,自古以來就有不少用在皮膚保養、治療疾病的記載。
《禮記》中有「頭有瘡則沐,身有瘍則浴」的說法;清代慈禧太后也愛用藥浴,《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中就指出,御醫姚寶生運用木瓜、桑枝葉、青皮、茵陳蒿等藥材給太后煎湯沐浴,達到祛風、利濕、止癢等效果。
台北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申一中解釋,藥浴是在水中加入不同藥物煎劑後,透過清洗局部或全身,達到防治或緩解病痛的方法。泡浴方式包含全身、半身、局部等藥浴法。
中醫認為,春天常見的皮膚紅腫、搔癢,或是一般肌膚保養,用藥浴有不錯的效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醫結合科皮膚科主治醫師鄭慧滿說,可運用馬齒莧,也是俗稱的豬母乳,能幫助清熱利濕,緩解肌膚不適感。
她舉例,取30克馬齒莧,用1000cc水煮20分鐘後,過濾去渣取汁液,放涼後外敷局部。若是末梢如手、足可以直接浸泡;若是在不容易泡浴的位置,則可用數層紗布沾藥汁後外敷。
若想保養肌膚,申一中則推薦玫瑰浴與艾葉浴。玫瑰花可以保養肌膚,有鎮靜安神的效果,建議到中藥房或花茶店買食用玫瑰泡,免去農藥疑慮。清明時節的艾草(葉),是很好的抑菌植物,搭配當歸、紅花一起泡澡,可放鬆肌肉、幫助睡眠。
然而,若是皮膚有傷口就要避免使用藥浴。鄭慧滿表示,許多孩童有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因為癢得難以忍受而抓破皮。這時候若使用藥浴,反而刺激皮膚引發接觸性皮膚炎,造成皮膚病灶流湯流水的現象更嚴重。
鄭慧滿也提醒,藥浴只有輔助效果,且每個人體質不同,主要治療還是口服藥較佳,若想使用藥浴,也要讓醫師評估,才不會有反效果。
若要泡全身藥浴,申一中建議,水溫不超過40℃,浸泡時間15分鐘為上限。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患者,或是孕婦、經期來臨的女性也要避免。
鄭慧滿也說,飯前、飯後也要避免泡藥浴,避免腸胃消化不良,造成不適。泡澡前也可先補充一杯溫開水,避免水分流失;泡澡後則可以塗抹保濕乳液,讓水分能鎖在肌膚中。若是天氣轉熱,一週可泡1~2次;若是天氣寒冷,則可每2天泡一次。
藥浴DIY配方
1.輕微紅腫配方:
馬齒莧
功效:性甘、酸、涼,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注意:脾胃虛寒、孕婦要避免。
做法:取30克,加1000cc水,煮20分鐘後,取其汁液倒入浴缸中泡澡,或用紗布沾汁外敷局部。
2.保養配方:
玫瑰
功效:性甘、苦,能行氣解鬱,活血止痛,鎮靜安神。
做法:取30克,直接泡於水中,可全身或局部浸泡。
艾葉、當歸、紅花
功效:艾葉性苦、辛,可以治搔癢;當歸與紅花皆性辛,有助活血祛瘀。
做法:各取30克,先加入1000cc水中煮沸,取其汁液倒入浴缸中泡澡,有助皮膚殺菌、放鬆肌肉、幫助睡眠。
提醒:以上藥材可至中藥房購買,玫瑰則建議買食用玫瑰,觀賞用多有農藥,接觸肌膚可能會有不適現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