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王暄茹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食物對孩子的健康影響甚鉅,可能關係生長發育、甚至學習能力。但是,為孩子準備食物常令許多父母頭疼,得花心思、時間,孩子又容易挑食。
雖然市售的食品快速方便,卻少了點營養,尤其下列11種是父母真的不該給孩子吃的食物,記得,別讓它們出現在家裡的冰箱和櫥櫃裡。
加工肉品
如香腸、火腿等,除高鹽、高糖外,含有添加物亞硝胺,剛被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第一級確認致癌物質,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建議,最好減少攝取量及頻率,並增加新鮮蔬果搭配。
餅乾、燕麥棒
烘焙類食品多是澱粉和糖的組合,增加身體分泌胰島素代謝的負擔;而燕麥棒看似健康,但其中也添加了大量糖分,以一根40克的燕麥棒含有6克糖為例,佔熱量15%,已超過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糖攝取量應佔總熱量5%才健康的標準。
果汁
柳橙汁、蘋果汁、葡萄汁等各種果汁,不論是濃縮還是現榨,糖分都太高,且缺少新鮮水果裡的纖維、容易氧化、降低營養價值。
沾醬
從番茄醬、牛排醬、沙拉醬、鐵板麵醬到沙茶醬都潛藏高熱量、高脂肪及過度調味,為了讓孩子吃下更多蔬菜,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助理教授劉沁瑜建議以水果優格製成的沾醬代替,儘量別碰重口味的沾醬。
蜜餞
各種醃漬類的食品都可能含有色素、防腐劑和高糖、高鹽以利於保存。若要安心自製可用果醋浸漬去皮小番茄,滋味很不錯。
果凍
果凍裡可能有一點點果汁,但含有更多糖,林孟瑜說。果凍使用的食用人工色素可能造成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嚴重時可能影響學習能力。此外,食用果凍還需考量軟硬度和吞嚥風險,劉沁瑜提醒。
生乳
食安問題頻傳、食不安心,有些媽媽便向小酪農購買生乳回家加熱,以為這樣比較安全,劉沁瑜提醒,自行加熱潛藏滅菌不完全的風險,孩子的免疫系統和胃酸分泌都沒成人好,反倒容易出問題。
鮪魚罐頭
魚類是蛋白質、優質脂肪的最佳來源,但鮪魚重金屬汞含量較高,且罐頭的塗層有雙酚A,可能導致癌症、性早熟、肥胖、糖尿病及行為改變,及行為改變。劉沁瑜建議,小型魚如馬頭魚、鯖魚、秋刀魚是較佳選擇。
汽水
碳酸飲料會造成牙齒酸蝕、傷害琺瑯質,含磷量高而有礙骨骼發育;劉沁瑜指出,汽水也含高果糖糖漿,可能造成兒童肥胖、糖尿病;肥胖又進而影響骨骼發展。
蜂蜜
幼兒2歲前都不能吃蜂蜜,因為有肉毒桿菌素中毒的風險。肉毒桿菌存在於大自然中,因而也會存在蜂蜜中,成人的胃酸和抵抗力較強,不致造成威脅,但對孩子有致死風險。運動飲料
孩子的運動量及對電解質的需求沒有成人高,運動飲料中的糖也會是額外負擔;只要運動前、中、後少量多次補充白開水,可在水中加點新鮮檸檬片,增加飲水樂趣,也補充維生素C。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scontent-tpe1-1.xx.fbcdn.net/hphotos-xpa1/v/t1.0-0/s526x395/10329274_435850933275104_1560630609734112589_n.jpg?oh=cf43b08c7dc81976c4136b8f30e1df15&oe=575A9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