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逾20年的癌友營養照護臨床經驗,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營養室主任王麗民在營養諮詢門診最常碰到的問題是:罹癌後怎麼吃?哪些營養保健食品可以吃?以及各種自然飲食療法相關疑問。
通常確診的癌友一定會問醫生:「我要怎麼吃?」得到的回答卻是「吃什麼都可以」,病人疑問得不到實際解答,回診仍會提出同樣的疑惑。因此王麗民的門診多半是其他醫生轉介的病人,她必須針對不同癌症、治療期別出現的各類營養疑難雜症,提出個別化建議。 

不適合的營養品反造成病人負擔 

許多癌友的家屬和朋友因為無法在癌症治療過程上使力,只能在探視病人時送上營養品,但這些好意反而成為負擔。王麗民就說,常有病患拎了一大袋營養品找她分析,究竟能不能吃,「不適合病人的保健營養品或營養品對病情無益,不隨便亂買才是正確觀念,」她說。 

現今資訊發達,網路流傳各式非正規飲食療法,從斷食、生機、葛森療法,到生酮低糖飲食法,紛亂不實的治癌流言常讓病友無所適從。有病人上網找生酮飲食影片照做卻日漸消瘦,在親友勸告下才接受營養諮詢,王麗民指出,消瘦程度若肉眼可見,代表體重至少減輕4公斤,檢驗報告也發現病人的腎功能指數上升,顯示生酮飲食已經對病人的肝腎功能帶來負擔。


營養不良是癌症病友最大的敵人 

營養療法(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在癌症期間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需仰賴專業營養師,評估病人症狀給予相符的飲食,必要時將飲食做適當的調整與設計,讓病人得以維持營養狀況,矯正營養缺失,有助身體康復。 

有位病人血糖控制不佳,經評估發現,病人自覺健康的早餐是全麥饅頭、五穀米漿、精力湯,再加上水果,餐點以主食為主、醣類含量偏高。專業營養師須評估參酌病人的醫療史與飲食史,例如同時患有糖尿病、或膽固醇較高,量身規劃專屬菜單和飲食建議,才能避免錯誤營養觀念引發其他合併症或後遺症。 
體重數值是評估病人營養狀況的關鍵指標之一,研究證實若體重掉5%以上,將加重病症風險;治療期間對抗癌細胞需要消耗大量熱量,修復受傷的組織也需要高蛋白,因此王麗民指出,一般成年人的理想體重為【身高(公尺)x身高(公尺),x22±10%】,她建議癌友在治療期間將體重的理想值提高10%左右,且蛋白質較生病前多攝取50%,也就是1.5~2克/公斤/每日,治療過程會比較平順。熱量攝取則應提高10~20%,否則一旦熱量不足,身體可能將蛋白質轉化成熱量優先使用,如此一來,會妨礙身體修補細胞與造血作用。 

最後王麗民強調,每個人的健康菜單雖因性別、年紀、身高體重與每日活動量有所不同,但共通的健康飲食原則首要是六大類營養(全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豆魚肉蛋類、奶類、油糖鹽類)俱全,因為人體必需營養素約40幾種,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同時補足所有營養需求,她建議經常攝取不同食物,讓食物相互彌補、達到營養平衡。

全新加強版的V2隨身瓶,配方與V1完全ㄧ樣,除了特別添加綜合酵素外,並在法規允許下提高多項關鍵成分,如綠茶萃取物與微量元素等的配方劑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V1/V2瓶蓋採用兩段式,旋開後即斷裂;瓶口鋁封以「高週波」方式增強密合、拉耳的設計會更好拉開,不但方便飲用,而且確保產品的保存品質不變!— 覺得很重要VEMADM

 

arrow
arrow

    無痛創業輝哥卿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